最近会接到一些咨询,述说者通常是父母。
父母为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求助,其中最常见的就是:无法沟通。父母极力想靠近孩子,但是孩子拼命抗拒,而抗拒的最经典反应就是:沉默。
提到沉默这个词,浮现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会是什么呢?我想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,很深很蓝、没有风、如果投入一颗石子,它会瞬间沉入,没有任何回响。
我也曾经历青春期。青春期的我很乖,不够叛逆,但是也有很多心事。也会觉得那个时候的父母无法走近我,我无法向他们述说心理的烦恼。所以会将所有的话都写到日记本上,二十年过去,现在翻看到以前写下的青春语录,会觉得——嗯,还挺可爱。但笑过之后会想:如果那个时候有那么一个人,她/他能读懂我的心事、读懂我的情绪,甚至我的沉默,然后给我回应,给予支持,或许我的人生会有些些不一样。这个不一样是什么呢?
沉默,并不是无话可说,而是无法言说。
沉默,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,就像父母遇上孩子的沉默一样,咨询师也会遭遇来访者的沉默。那这种状态是否就是不好的呢?是否就是需要去打破的僵局?我们能否从沉默中找到它的价值和意义,让它为我们工作?
沉默一般可以分为这样几种
1.阻抗:有重大的事情要说,但是难以启齿,有羞耻感,所以沉默。
2.对要交流的人有意见、有愤怒,但是不敢表达,所以用其他方式表达。
3.生理原因:大脑一片空白
4. 堵气:和对方较劲,处在一种谁先说话谁就输了的认知状态
5. 思考:大脑在思考,在回忆事件,这是一种创伤性的沉默。
看到这,你是否能够更加了解一些你的孩子、你的家人、你自己是为何而沉默了吧?面对这样的状态,我们可以做什么来打破沉默呢?
首先,请试着去理解这份静默,在这份沉默背后有一个期待被你听到的故事,就像黄锦敦老师书中所写:我有故事,你有酒吗?
我们需要为对方提供一个可以表达的空间,给他/她酒,让他/她安全而舒适的去表达。
其次,你可以试着这样表达:当你沉默不语的时候,我感受到“诧异、好奇、难过”(你的感受),我想知道:你是因为……(五种类型)而沉默吗?我想听你的故事,你愿意和我说说吗?
这两点中最重要的是:不管对方说与不说,起码你用你的语言和非语言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给对方:我愿意听你丰富的生命故事,不管任何时候,只要你想说,我都会不带评判的去倾听、给予支持。
那么,当对方想表达的时候,他起码知道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你可以述说。在那一刻,你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流动的。就像大海中投入的那颗石子,会顺着海流,缓缓沉入,落到一个最舒适、恰当的位置。
每个人心里都有故事,但我们要问的不是如何让对方把心打开,而是要问自己:我有带让对方敞开心扉的“礼物“吗?
感谢你的阅读,如果你喜欢我简单而质朴的语言,欢迎留下你的足迹。
关于作者:夏日阳光,一个多年实践心理学的80后心理咨询师 团体咨询师、和青少年、孩子一起经历了十年的丰富、并走在成为创意心理咨询师的路上,用创意的方式为彼此打造创意人生。
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2/05/18永州网瘾干预中心:做正确的事最不容易
- 2022/05/18青柚少年Westart网瘾干预项目:无须强迫孩
- 2022/04/29青柚少年(起航)心理咨询中心开业
- 2022/04/21中心全面消杀做好卫生与防疫工作
- 2022/04/21基地通过食品经营许可证验收